发布时间:2023-04-27 16:45 浏览量:346
燕窝山,地处宜秀区罗岭镇姥山村,是菜子湖中的一个孤岛,距引江济淮菜子湖疏浚航道约500米,属血吸虫病流行区域,1958年在岛上发现两个有螺环境,历史有螺面积23.64万m2,自2018年至今未查获钉螺。2022年对该区域滩涂进行了抬洲降滩,保证了滩涂出露时间超8个月,彻底改变了钉螺孳生环境,破坏了钉螺孳生因素。
燕窝山是天然牧场,湖草丛生。2019年宜秀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并淘汰了耕牛,然而近两年时常有牛群出没燕窝山,经驱赶仍屡禁不绝,后经当地禁牧员确认是周边外地养殖户将牛游牧至此。虽燕窝山已经连续5年未查获钉螺,但是潜在风险依然存在,为防止病畜(传染源)传播血吸虫病,避免航道工地施工人员感染血吸虫,在省血防所的协调下,宜秀区地病办倡导建立了引江济淮燕窝山血防议事机制,形成了跨区域多部门(包括枞阳县)的联防联控工作格局,坚决杜绝牛群再次出现燕窝山。
建立机制之初,宜秀区和枞阳县两地积极作为。一是加强巡查和张贴告示,积极查找养殖户,并进行政策宣传;二是两地动物防疫部门对环燕窝山周边的牛粪进行孵化,查找有无阳性粪便;三是严格要求禁牧员定期巡查并报告情况;四是根据《血吸虫病防治例》,要求有关部门可以对岛上牛羊进行暂扣。
随着主航道的浚通,且无船只承载,禁牧员上山巡查的通道被切断,巡查工作陷入困境。为此,区地病办深入现场进行调研,后积极与菜子湖实湿地保护中心联系沟通,将燕窝山牛羊放牧列入湿地无人机日常巡查任务。2023年3月底,湿地无人机在巡查时发现燕窝山有耕牛出现,宜秀区和枞阳县两地地病办迅速响应、主动出击,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养殖户领走耕牛。
机制运行以来,效果十分明显。宜秀区疾控中心上岛进行钉螺调查,燕窝山滩涂未发现牛羊活动的痕迹。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,更加明确了属地、部门、单位和个人的责任,责任意识得到强化,各方的工作时效落实在日常,确保不发生血吸虫病疫情,确保了引江济淮燕窝山周边血防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,为引江济淮通航通水保驾护航。(撰稿:甘方亭 审核:鲍克彪)